T-park Café&eatery 台北市中山區 你想念的日本,夢裡一定包括銷魂的和牛料理吧! 不管是在燒肉烤網上噗滋噗滋跳舞的彈牙牛舌,或是被香濃壽喜燒醬汁或著蛋黃包覆著的軟嫩霜降,光想就彷彿已經聞到香味了啦! 今年若有機會飛到東京,一定不要錯過這3家和牛料理餐廳。 然後為女兒和頂呱呱的女婿干杯,並且高呼“雞尾萬歲! 若論food pairing,紅白酒有很多所謂的「法則」以供參考,甚麼紅酒配紅肉、白酒配白肉,不過這些都不是甚麼金科玉律,我也試過不少次用紅酒配搭魚柳的效果一樣出色。 不過葡萄酒卻是一種結構很脆弱的酒,與不同的食物配搭時,會很明顯相輔相承,味道同時提升之外,同時間,也可以同時破壞食物與酒。 例如用葡萄酒去配炒芥蘭的時候,便要小心當中的草青味被特別提出來,令菜變得怪味。 而且葡萄酒當中的單寧與酸,也很容易與食物產生不同的作用。 其實這題材不算新鮮,但卻在活潑跳躍的各種菜脯鹹香元素之外,加入了以米和蘿蔔高湯熬成的米泥,讓這道菜的味覺有了溫潤綿長卻又堅實的血肉,對我而言,這氣韻非常台灣。 若說「在地」,是這十年來台灣飲食發展的最關鍵字,應不為過。 選用顆粒飽滿分明,滋味鮮香清甜的新鮮馬糞海膽,與雞蛋、馬蹄粉和主廚秘製上湯一同烹煮成糊,冷凍定型後接著再切分沾粉並以熱鍋油炸。 謝文主廚的做法是先將梅花肉以老抽、海鮮醬、桂皮、八角、鹽、冰糖等調料醃漬一天,使之入味後再入爐燒烤約 30 分鐘即成。 主廚特別強調叉燒要好吃除了燒烤的技術之外,叉燒的厚度更是美味關鍵,不用「切」而是用「砍」的刀法,咀嚼時口感豐厚,肉質多汁而不乾柴,肉香滿溢且腴而不膩,讓人幸福感油然而生。 到底該怎麼做,才能讓這味、這藝得能光大發揚、流傳廣遠久長? 喜歡「鳳眼鮑片」與「玫瑰大明蝦」層層疊疊出活潑潑的口感與芳香;「風花雪月」和「芙蓉鮮雞腰」則一派澄澈雅逸,特別後者,雞腰剔亮的雞香與綿密口感,和軟嫩的蒸蛋相交映,令人拍案叫絕。 而為求包羅更寬廣,往年曾入榜餐廳雖說頗有依然沈醉者,但就不再重複選入。 且遴選對象以公開對外的餐廳或餐宴活動為主,友人家宴因屬私人場域,遂也不列入。 外燴 此之外,西菜延續近年潮流,依然生氣勃勃活力創意滿滿。 且同樣緊扣「在地」課題,不管是風起雲湧之「台味法菜」從思維脈絡到呈現均越臻完整圓熟,以至義大利地方菜、「『星』魂法菜」的嶄頭露角,都讓人由衷感受到,此刻人心對回歸與連結在地的強烈渴望。 在我看來,這些可說是「西菜在地化」課題中相對更困難的項目,卻從佐餐水、佐餐飲品、佐餐麵包與抹醬、以及食器,均一無疏漏放手、全數完整體現,成果斐然。 著有《品茶入菜引美味:跟著池宗憲學餐茶,走進侍茶師的世界》、《非典型紫砂壺》、《珍錫茗緣》、《陳年茶運》、《銀器掇香》、《尋味.中國茶》、《爐銚興味》、《茶裝甘醇》、《池宗憲的紅茶驚宴》、《藏茶生金》等逾四十本著作。 曾任《人間福報》新聞總監、《大成報》編輯部總編輯、《聯合報》專欄組記者、《聯合月刊》主編、《自立晚報》記者及組長。 獲曾虛白新聞公共服務獎、吳舜文新聞獎、台北市金橋獎等。 餐宴中,我們以六種感官味覺為軸,結合心目中最接地氣的「台灣小吃」:包括黑白切&鹽酥雞、蚵嗲(鮮)、麻辣鴨雜(辣)、五味明蝦(酸)、藥燉排骨(苦)、鰻魚栗子米糕(鹹)、李鹹鳳梨冰、八寶芋泥(甜)等,悉數幻化成法菜形式精細唯美登場。 一落座,便見吧台後方炭烤台烈火熊熊、炭條燒透成火紅白灰,且從左到右細膩分成不同溫度區,還有道地稻草燒,分外期待。